劳务就业让搬迁群众端稳增收饭碗-新华网
贵州频道 返回首页
>>正文

劳务就业让搬迁群众端稳增收饭碗

2024-07-13 15:31:08  来源:贵州日报

搭建平台精准下单 实现高质量供需对接

劳务就业让搬迁群众端稳增收饭碗

  这几天,黔西市锦绣街道锦绣社区搬迁群众徐明前和妻子早出晚归,社区29栋门前有部分彩砖需要维护更换,夫妻俩和另几名搬迁群众一起正在抓紧施工。“弄好了,大家出行才方便。”抹了抹额头上的汗,徐明前对照工单记录好今天上工的情况,“我们劳务队做基础设施维护,工资是150元至300元一天,技术人员的工资要高一些。”

  早年间,徐明前在外务工学得一手瓦工手艺。搬迁到锦绣社区后应聘至社区劳务队做技术工,只要劳务队接了社区的“订单”,徐明前就带着队伍在规定的时间内迅速开展工作。

  徐明前在的这个劳务队属于锦绣社区在2021年成立的黔西市锦绣街道铭恩创业发展有限公司,该公司是锦绣社区在持续运行党支部领办村集体合作社基础上,由社区党委领办的经济实体,公司以发展商品零售、劳动力培训和就业服务以及物业管理等业务为主。

  “我们通过成立公司,以劳务队的方式,承接以工代赈项目和社区基础设施维护等,进一步带动搬迁劳动力就业。”公司副总经理宋明军说。截至目前,公司累计带动300多名搬迁群众就业。2023年,铭恩创业发展有限公司发放劳务报酬120多万元。

  作为黔西市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社区,锦绣社区共安置搬迁群众4044户17902人。为解决就业问题,社区靶向施策、积极拓宽搬迁群众的增收渠道,通过技能培训促进就业一批、引导外出务工就业一批、就近自主创业就业一批、公益岗位安置就业一批、引进工厂带动就业一批、发展经济实体就业一批,社区实现有劳动力家庭户均1人以上就业,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

  7月的榕江,天亮得早。早晨6点,富民社区搬迁群众李洪芝锁好家里大门,骑着三轮车前往9公里外的忠诚镇安乐村雅植百香果基地。不一会儿来务工的搬迁群众陆续到齐,李洪芝麻利地清点好人数并叮嘱今天要做的活。

  “这段时间我们主要是在基地做除草、追肥和修枝工作,这一片600多亩的百香果月底就要成熟了,到时候还要来摘果。”55岁的李洪芝是这支劳务队的负责人,通过微信群她管理着100多人的搬迁群众就业团队,“哪里有活干,给我下‘订单’,我就带着人去干活,让他们多挣一点。”

  在百香果基地,李洪芝每天都带着20人左右的队伍在劳作,每天120元一天的工资,“多亏她的帮助,我才能找到活干。”劳务队搬迁群众王敏说。

  像李洪芝这样的劳务经纪人,榕江县还有150多人。他们分布在各乡镇各村寨,发挥信息收集、就业宣传、岗位推荐等优势,在劳务转移就业过程中,有效发挥牵线搭桥作用,切实破解企业用工难和群众就业难两大难题。

  “就业一人,巩固一户”,劳务就业对巩固增收具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黎平县搭建“就业服务中心+人力资源公司+社区党组织+劳务合作社+搬迁群众”的五级就业服务体系,着力解决搬迁群众就业信息不对称、介绍不精准、就业不稳定、服务不到位、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帮助搬迁群众从“不愿干”“不会干”“不能干”到“愿干”“会干”“能干”的转变。

  威宁自治县搭建“劳务公司+劳务合作社+搬迁群众”的劳务组织化平台,乡镇(街道)、村(社区)及搬迁安置点成立分公司,劳务合作社开展劳动力信息采集、技能培训、组织招聘会等,多渠道与省外优质人力资源中介服务机构开展合作,形成前有出口,后有入口循环运作模式,有利于在劳动力输送上有目标,有动态跟踪服务。

  劳务就业在提高搬迁群众高质量就业的同时,也将粗放的劳动力流动升级为高质量的供需对接,当前我省在写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中着力挖掘就业岗位,搭建平台,抱团发展,促进搬迁群众就近就业。截至目前,我省搬迁群众劳动力41.13万户100.26万人,已就业41.13户96.16万人。(记者 刘悦)

[责任编辑:王雪松 黄勇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