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疙瘩”变“金疙瘩” 思南周寨村打造全链条赋能红薯产业-新华网
贵州频道 返回首页
>>正文

“泥疙瘩”变“金疙瘩” 思南周寨村打造全链条赋能红薯产业

2024-08-24 09:31:17  来源:贵州日报

思南周寨村打造全链条赋能红薯产业

“泥疙瘩”变“金疙瘩”

  “去年销售总额为3.4亿元,今年上半年,销售总额已达2.49亿元!”8月17日,思南县三道水乡周寨村党支部书记、贵州佳里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张诚兴奋地给记者列出一组数据。

  几年时间,周寨村这个仅有303户的小村子,已经从“贫困村”一跃成为“网红村”“亿元村”,先后荣获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产值超亿元村等。引发巨大变化的,竟是田野乡间寻常可见的“泥疙瘩”——红薯。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壮大县域富民产业,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思南县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在育苗、种植、科研、加工、销售等环节发力,全链条推动红薯产业高质量发展,有效促进群众持续增收。

  周寨村过去有种植红薯的传统,以前也建过红薯粉加工厂,但小作坊生产模式始终难以拓展市场。

  2018年,在外打拼多年的张诚返乡创业,收购了村里的红薯加工厂,同时投入4500多万元成立贵州佳里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建立起红薯自动清洗池、淀粉厂房等深加工厂房,布局红薯深加工产业链。公司多次派人到外省学习考察红薯选种、培育、加工、销售等环节,同时请省里的农技专家作技术指导,大力推广种植高淀粉、高产量的“双高”红薯。通过“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由企业提供种子,农户负责种植,再由企业统一收购。2019年,公司收购了2万吨红薯,惠及上万户群众。

  “泥疙瘩”变成“金疙瘩”,越来越多的农户加入进来。到2022年,思南县种植红薯面积已达19.2万亩,产量28.5万吨,产值2.8亿元以上,带动2.9万余户农户增收。

  “光靠卖红薯粉,产品过于单一,市场竞争力不足。”经过多方考察,张诚把眼光放到了更受市场欢迎的酸辣粉上,投入7500万元购置设备,搞产品研发,打造了贵州本土的红薯品牌——“陈薯”。

  除了酸辣粉,“陈薯”还衍生出了土豆、南瓜、胡萝卜、紫薯、菠菜、抹茶系列粉条(丝),酸辣粉系列产品和红薯休闲食品、精品礼盒等30多个主打产品。

  依托东西部协作、黔货出山等平台,“陈薯”酸辣粉在各大展销会频频亮相,逐渐打响品牌知名度,活跃在合力、永辉、凯辉等各大商超。

  “我们还请了十几万个线上主播帮忙带货,相当于在全国各地有十多万个‘小卖部’帮我们卖货!”除了线下,公司还组建团队,主攻线上新零售模式,入驻抖音、淘宝、京东、拼多多等10多个电商零售平台。

  日前,公司引进国内先进生产设备及配套加工设施16套,建成年处理鲜薯能力15万吨,年产淀粉能力2.5万吨,建成1.2万吨粉丝生产线及年产1亿桶酸辣粉包装生产线的大型薯类加工厂,形成了集育种、种植、加工、研发、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7月2日,公司单日销售额首次突破20万单600万元。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周寨村红薯产业的迅猛发展,带来一系列连锁反应。

  以三道水乡为核心,带动了思南县内24个乡镇街道合作社及广大农户种植红薯,建成了集科研、试验、示范于一体的2000亩种植基地、200亩育苗大棚基地,并辐射周边凤冈、沿河、瓮安等10余个县发展红薯产业。

  依托高标准“陈薯”加工厂,村里发展起了肉牛养殖场、红薯酒厂、饲料厂、大米加工厂等,实现了土里种红薯、田里种优质水稻、山里种牧草、圈里养肉牛、厂头做加工的循环产业链,推动了地方产业结构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实现全产业链生态闭环的发展模式。

  在周寨村,村民可以在公司流水线工作,平均每月能有4300元工资,公司还给购买五险一金且包食宿,年龄较大已经无法购买保险的村民,可以在公司各个基地工作,实现家门口赚钱。(记者 潘佳本)

[责任编辑:刘昌馀 黄勇 ]

相关阅读